德阳幼鸵鸟常见病的防治方法(1)
2024年1月14日,六月龄前的鸵鸟我们一般称为幼鸵鸟,在这个时期的幼鸵鸟抗病力较差,容易发病,因此要加强幼鸵鸟的疾病防治,现将幼鸵鸟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:
2024年1月14日,幼
鸵鸟常见病的防治方法(1)
六月龄前的鸵鸟我们一般称为幼鸵鸟,在这个时期的幼鸵鸟抗病力较差,容易发病,因此要加强幼鸵鸟的疾病防治,现将幼鸵鸟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:
卵黄囊炎
卵黄囊炎是一月龄之内的鸵鸟死亡的主要原因,表现为卵黄吸收迟缓,卵黄颜色变为灰绿色,呈絮状、稀水状,往往恶臭,无菌取样进行细菌培养,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,此外还发现绿脓杆菌、沙门氏菌。卵黄炎的发生有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,先天性原因指出壳前的蛋内感染,主要是由于鸵鸟交配体位低并且交配次数比较频繁,交配时把泥土、粪便带入产道,造成产道感染,高产母鸟这方面比较突出。而后天因素是指鸵鸟出壳以后形成的卵黄感染。在正常情况下,小鸵鸟的卵黄要完全吸收,大约需要两周时间,而小鸵鸟在出壳后第三天就开始采食了,所以肠道紧接着就有了细菌入住,这当然不排除致病性细菌的存在,如果一旦饲养管理不善,如温度过高过低、环境潮湿、通风不良等,导致自身抵抗力低下,就会造成“病从肠入”,即细菌从卵黄蒂柄部侵入卵黄,(因为卵黄与肠的连接部位还没有完全闭锁),造成后天性的卵黄感染。
所以要预防卵黄炎的发生,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(1)建立种鸟生殖系统净化制:也就是在种鸟的生产季节,定期在种鸟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药物,以预防生殖系统炎症发生。选择的药物种类有:头孢类、喹喏酮类、四环素类,而黄胺类及硝基呋喃类不能选择。用法是一般在产蛋季节,每月应用一次。
(2)做好从种蛋产出到小鸟出壳整个过程的消毒工作。
(3)在小鸟卵黄吸收期间,采取两次注射抗生素办法,防治已隐性感染的个体。一般采用庆大霉素、恩诺沙星。
(4)做好饲养管理工作。
大肠杆菌病
这是鸵鸟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,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常见,在自然条件下,4月龄以下鸵鸟易发,造成大肠
杆菌病多发的原因是:
(1)诱发因素多: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,正常情况下就存在于肠道中,之所以不发病,是因为肠道菌群处于平衡协调状态,但只要有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存在,该细菌就会大量繁殖,造成正常菌群失调,引起发病。这些因素有:卫生条件差、潮湿、拥挤、低温、饲料营养不平衡、通风不良、运输、转群等,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。
(2)血清型多:据报道,有20多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。
(3)环境污染:如果对鸵鸟的排泄物、分泌物以及尸体处理不当,那么造成大肠杆菌扩散传染的机会更大。
大肠杆菌除表现有卵黄炎外还可表现为肝周炎、心包炎、腹膜炎、眼炎、大肠杆菌性关节炎。
预防大肠杆菌病,一方面加强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,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刺激,另一方面,通过菌苗的预防接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。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很多,但大肠杆菌很容易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,因此好通过药敏实验,选择敏感药物,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梭状芽孢杆菌病
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,在临床上较为常见,这种细菌为肠道常住菌,往往在转群、转换饲料、气候骤变及其它恶劣饲养条件下诱发。一般发病日龄段为2-4月龄,健壮鸵鸟易发,发病后往往很快死亡。解剖可见小肠段弥漫性坏死灶,肠壁变薄,肠腔充气,肠内容物为大量墨绿色的稀薄液体,极其腥臭。预防本病,可以在饲料中加入20ppm的杆菌肽锌,如果大群中已发生个别病例,则可在水中或料中加入林可霉素,进行大群预防和治疗。
支原体感染
一般由败血支原体引起的,本病一般发生在冬春季,其特征表现为:咳嗽、锣音、呼吸困难、眼炎、气囊炎,由于病程较长,而称为慢性呼吸道病,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状况有很大关系,如果卫生状况不良,不仅发病率高,而且还会造成严重损失。
防治:因为在目前饲养环境条件下,几乎所有的养殖场均存在这种现象,在良好的条件下,一般不显症状,当受到不利因素应激时,可以发病,所以加强饲养管理、卫生管理,特别是改善房舍通风,降低密度,平衡饲料营养,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。常用的治疗药物有:红霉素、阿奇霉素、泰乐菌素、强力霉素以及一些中成药。